# 教育現場

讓荒廢二十載的校園死角,轉身為校園最療癒的一隅

-專訪新竹市成德高中楊青山校長

「位於操場西北角的戶外區域,是一處閒置了20年的荒地,但我們希望藉由『學美.美學—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』,讓這塊荒地不再是雜草叢生的校園死角,而能成為教學與生活的重要場域」。新竹市成德高中楊青山校長如此介紹參與「學美.美學」的初心。

將操場西北一隅,化身多功能美感場域

他進一步分享道,學校推動多樣特色教學,其中高中部特色課程之一的「綠創客力」,是結合蔬果種植、餐桌品味、市場價格調查、彩繪包裝與文案行銷等技巧的跨域課程。然而,過去課程多以校園花圃作為課程農地,隨著課程演進、人數增多,校內花圃空間卻顯得供不應求。在此之際,楊青山想到操場西北角一隅那塊荒廢了20年以上、景觀雜亂的荒地,更決心把握「學美.美學」評選契機,將荒地轉身為師生共樂的農地。

將荒地變作農地只是改造的目標之一,楊青山表示,由於自己先前便曾聽輔導老師分享,孩子在戶外場域分享心情時,情緒多半較為穩定舒緩,也因此希望在這次改造中,為場域賦予休憩、療癒等多元用途;與此同時,由於校內活動繁多,若是此處能成為學生社團活動、成果發表會等的使用空間,更能讓空間發揮加乘效果。

以榕樹為核心,延伸出四大戶外基地

懷抱著這樣的心願,成德高中從一眾申請學校中脫穎而出,獲選為「學美.美學4.0」計畫改造學校後,便與台灣設計研究院、設計團隊「創客吧」攜手,開啟「校園死角」的改造之旅。

在此,「創客吧」先移除現址上的雜物及灌木,再依據成德高中師生使用需求,重新將過去師生避之不及的荒地規畫為以「崧嶺之環」為核心,延伸出「記憶舞台」、「綠創實驗室」、「農耕平台」等場域的戶外基地。

其中「崧嶺之環」為榕樹下的多層環形平台,既是「綠創客力」的農夫餐桌,也可作為輔導談心、室外教學、社團活動、體育看台之用;同樣採取環形設計的「記憶舞台」則成為孩子們下課休憩、成果發表的小舞台;「綠創實驗室」保留原址上的涼亭結構,並將其改造為可以懸掛物件、展板的多功能展覽場地;「農耕平台」有著洗手台、水龍頭,方便灌溉及洗滌手腳。而在硬體搭造之外,「創客吧」也在改造空間中遍植黃龜甲變葉木、白莧草、黃金葛等,不僅軟化空間,讓其巧妙融入周圍環境,柔和舒適的氛圍,更讓此處成為校園中的療癒秘境。

「改造完成之後,每次我們從教學大樓俯瞰,都覺得這裡真令人感到心曠神怡!不只『綠創客力』課程有了更寬敞的教學空間,輔導老師也跟我說,孩子來到這裡後心情安定許多,更能敞開心扉、吐露心聲」。楊青山說道,也感謝「學美.美學」改造這師生繞道而行之地,讓它不只乘載了更多教學的可能性,更轉身為校園中最療癒的一隅。

楊青山
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、交通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,曾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、教育部校園環境美感再造優等獎肯定,現為成德高中校長。

Related articles

返回計畫影響力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