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國小 Theout studio 無制設計

臺北市西湖國小|Project Eco-Eco Box

台北市 | 多元探索
「學習並不是靜態的記憶,而是不斷與世界互動的歷程。」
“Learning is not the product of teaching. Learning is the product of the activity of learners.”
— John Holt(美國教育改革者)


西湖國小鄰近金面山、白石湖、大溝溪及基隆河,擁有豐富生態資源。平日,生態教室用於小組討論、團體課程與研究發表;假日及寒暑假則成為臺北資優生態營隊基地,收納學生採集的種子、標本和生物圖鑑。師生對將生態教室融入「行動博物館」概念充滿期待。

大破大立,建構創新型態的生態專科教室

舊有教室老舊、管線混亂,櫥櫃規格不一,不僅視覺凌亂,也無法有效收納教材、標本、藏書與作品,限制了老師的創新教學。因此設計團隊進場後,首先從裡到外梳理使用需求,並融合內外環境與教、學的行為模式設定改造策略。

教室內的空間,以「行動博物館」為設計發想,將牆⾯改為玻璃拉⾨,引入自然光並增加空間的穿透性。以「一道可移動的展示櫃」為主角,讓老師們可依教學需求將空間劃分內外兩區:將展示櫃移動到中央時,教室可同時進行小組課程及分組討論;將展示櫃向走廊側移動,便能放大內部空間以進行團體課程、生態營隊、研究發表...等可同時容納多人的活動。

展示櫃本體,每間隔55公分設置旋轉層板,每個層板的旋轉的角度包括0度、60度、90度,讓老師可依照教學情境、學生作品展示需求來調整層板角度。另外,教室後方結合標本展示燈箱規劃系統櫃,除可收納教具,還可展示學生所採集的標本。

來到教室外,利用金屬沖孔板將教室轉角處及天花外露的凌亂管線好好整理一番;女兒牆則安裝鍍鋅沖孔板,除了統一走廊上的視覺外,同時也能作為展示師生作品的大型展板;緊鄰教室入口的牆面上則設置了可依課程內容變化的白色洞洞板,提供老師們布達課程訊息與活動資訊。

西湖國小的生態專科教室改造,是一個動作相當大膽的設計,相信在這次經過老師們及設計師充分的討論下,對於提升教學功能,激發師生創意與互動,一定能夠發揮出令人驚艷的效果。透過靈活的空間配置與創新展示方式,學習過程將能更加生動、豐富,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索與創作的機會,讓教室成為激發創意的多元平台。


設計方法解析

  1. 梳理教學行為與需求,依不同的課程模式:小組討論、團體課程、生態營隊、研究發表等,重新規劃空間配置。

  2. 以行動博物館為題,打造「一道可移動的展示牆」,既劃分內外功能區,又可展示標本、藏書及學生作品。

點擊看空間使用手冊,了解更多細節

合作團隊

基地位置 | 西湖國小 台北市內湖區環山路一段25號

使用需求 | 教室改造

計畫統籌 | 台灣設計研究院

指導顧問 | 凌天 老師

設計執行 | 無制設計股份有限公司

設計統籌 | 吳玗恆 

設計團隊 | 黃媛筠 呂季軒

合作團隊 | 序理燈光設計 

空間攝影 | 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

學校團隊 | 李三煌 校長、葉世杰 總務主任、林依錚 輔導主任、資優班邱鴻麟、王劭予、徐妤函、潘浩天老師


設計團隊聯絡資訊 | 無制設計股份有限公司/0921852567/heng@theout.studio

 

歡迎學校參考空間改造案例,惟若要應用或複製,請先與本院聯絡授權相關事宜

聯絡信箱: dmoc@tdri.org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