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腳國小 絮絮空間感知+時絮建築師事務所

苗栗縣山腳國小|植藺小舍

苗栗縣 | 主題教室

創立於民國元年的山腳國小,長年致力於保存與活化校內僅存、共有四棟雙拼式宿舍的「日治後期宿舍群」。其中的丙二棟是社區藺草編織及展示場所,並由台灣藺草學會的編織師義務指導學生學習藺編工藝,讓藺草文化成為學校的重要特色。隨著校訂課程發展,學校將藺草文化與歷史建築納入彈性課程,透過田野調查、人物訪談與藺編實作,引導學生認識藺草產業的發展脈絡,深化與社區的連結。宿舍群同時也是苑裡在地的觀光景點,希望透過優化動線與展示,讓師生與社區共創共享,遊客也能更深入了解苑裡歷史建築與藺草編織的文化內涵。

轉化歷史建築,打造傳承文化與工藝的藺編教育基地

由於日式宿舍原有空間零碎、地坪高低落差大,出入口多且動線分散,造成管理與統整運用上的困難。設計團隊透過優化動線規劃、整合學習環境與展示空間,讓這座歷史建築更符合現代教學的需求。設計師定位南側為主要出入口,將動線單一化,並新增鋼構階梯以改善高低差;北側的入口則利用可移動式坡道讓輪椅通行,營造無障礙環境。玄關處採用可逆式架高地板與空心紅磚鋪面,在增加室內可利用面積的同時,也銜接原有柚木地板的歷史氛圍。

室內設計延續日式宿舍的空間邏輯,以「押入」(壁櫥)、「床脇」(陳列架)及「床之間」(藝術展示壁龕)三大元素,構築日常與精緻兼具、層次豐富的展示分區。一側呈現藺編教學成果與相關工具,展現地方工藝脈絡與技藝傳承。

此外,壁櫥內設置鏡面背板,強化空間穿透感與展品視角;弧形燈具則打破原有方正格局,讓日式宿舍與現代設計對話,展現歷史與創新的交融。未來,這座文化基地將持續推動藺草工藝教育,讓更多人透過學習與體驗,感受苑裡在地文化的價值。

設計方法解析

  1. 將主要出入口定位於南側,並新增鋼構踏階以改善高低差,營造無障礙的學習環境。

  2. 透過可逆式架高地板與空心紅磚鋪面,抬升玄關高度,擴大室內可用空間,並與原有柚木地板形成呼應。

  3. 活化日式「押入」(壁櫥),設計藺編作品展示區與收納櫃,並運用乾燥藺草打造閱讀休憩區,營造沉浸式學習氛圍。

  4. 依據教學需求與學童人體工學,開發可獨立或組合使用的矮桌家具,提升靈活度與實用性。

合作團隊


 

歡迎學校參考空間改造案例,惟若要應用或複製,請先與本院聯絡授權相關事宜

聯絡信箱: dmoc@tdri.org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