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教育現場

專為教學而生的「美感實驗室」,勾起學生的好奇與感知

-專訪新泰國中羅俊驛老師

「我們常常紙上談兵,希望孩子學設計思考、上美感課程,但是在空間上,我們準備好了嗎」,新泰國中美術老師羅俊驛如此自問。

打造別開生面的教室,從設計開啟學生的感知

這樣的問題,源於2020年的某一天。當時新泰國中教學組長收到教育部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「學美‧美學—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」公文,對計畫產生興趣後,找來羅俊驛討論,究竟該改造校園中的哪處空間?

「這時我便想著,新泰國中持續開設美感課程,但我們上課的空間就像是早期美術教室,而不是為課程而生」,羅俊驛說道,「所以我希望藉由一間專為課程打造的教室,讓學生在有別於以往的環境中,開啟他們的感知」。

懷抱著這樣的心情,校方開始著手申請並順利從一眾申請學校中脫穎而出,更在台灣設計研究院召開的評選會議中,找到設計團隊「非常態」來操刀,希望將昔日理化教室改造為「美感實驗室」。

不只是「美感實驗室」,更是蘊藏無限可能的創意孵化所

為了讓這間美感實驗室真正符合美感課程教學需求,在「非常態」操刀設計的同時,羅俊驛也依照課程內容,歸納出空間需求,並以此對設計提出建議和反饋:首先,美感實驗室應該是一方「躍然紙面上的空間」,以白色為主色調,讓學生為這彷彿純白畫布般的空間增添色彩;為了讓學生在白板上描繪全身,教室中必須有一片落地白板;由於需要取水作畫,教室中最好設有水龍頭與吧檯區;而收納空間更是重中之重,放置零零總總的美術道具;為了方便能夠舉辦學生作品展,教室照明更須同時考量教學及展覽的需求⋯⋯。

「我們提出需求後,『非常態』也會提出疑問,像是『需要這麼多收納空間嗎?』、『這些美術道具都是長期使用的嗎?』藉由這些問題,我們也發現,有些美術道具是一次性使用的,或許不需長期擱在教室中」羅俊驛說道。而在這樣的討論過程中,學校提供教學現場的第一手觀察;設計團隊帶來有跳脫框架的觀點;台灣設計研究院及指導委員則是針對設計提案提供不同的想法,並扮演校方與設計團隊間的溝通與平衡角色,讓教學需求與設計創意,都能在「美感實驗室」中得到滿足與發揮。

經過三方反覆討論與激盪,一處前所未見的「美感實驗室」,終於在新泰國中誕生。現在,走進美感實驗室時,首先會看到一片落地白板牆,再往教室正中央望去,融合收納及用水功能的「美感實驗中島」上,有著從天花板向下延伸,帶著CMYK四原色的水龍頭;低頭一看,地板上更是以CMYK四原色線條,依據黃金比例原則畫出的軸線。有別於過往制式的美術教室,美感實驗室像是只展覽的白色盒子,也是蘊藏無限可能的創意孵化所,埋藏各種彩蛋,等著學生在興奮中探索。

從一間教室開始,讓教學現場再勇敢一點

「其實就實務而言,美術教室跟美感實驗室的基本需求有所重疊,但是美感實驗室的不同之處,在於它為學生帶來一般教室無法賦予的身體感受」羅俊驛說道,「在這樣的空間中,學生會自動開啟他們的觀察與感知,產生很多關於『為何這樣設計?』的疑問,而這樣的疑問,便是思考的起點」。

事實上,這樣的設計不只是學生思考的起點,更為許多學校打開新的觀點。畢竟,「美感實驗室」別開生面的設計,讓它獲得2021金點設計獎的肯定,也受到國內外媒體關注,更讓許多學校發現,原來教室可以是這個樣子的。美感實驗室不只是一間教室的設計實驗,也是打開學生感官的空間,更提醒懷抱熱情的老師們:「對於教學現場,我們可以再勇敢一點點。」

羅俊驛
畢業於輔仁大學中文系,現就讀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所。曾任誠品書店美術設計、Quote Select Shop主理人,現為新泰國中美術老師。

Related articles

返回計畫影響力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