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專業點評

以設計為校園「針灸」,疏通空間美感的經絡

-專訪十彥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林彥穎

「『學美.美學—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』就像針灸一樣,從刺激一個點開始,慢慢疏通整座校園,為老師、學生、家長開啟新的想像、創造出更多可能」。十彥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,也是「學美.美學」指導委員的林彥穎建築師如此比喻。

對鄰里開放,讓校園成為社區的公園

從為新埔國小操刀新的美感空間,到為民富國小打造如同「樹海裡一片大落葉」的風雨球場,近年來林彥穎的建築作品裡常常可見校園案例。而他在參與校園設計、擔任「學美・美學」指導委員的過程中,也發現如今台灣校園的一大問題,在於硬體環境缺乏新意。「到了2022年,我們面對的校園架構往往還停留在20年前」。

林彥穎進一步解釋,所謂「傳統架構」不只是設備陳舊,更在於空間設計上仍停留在往昔的時代脈絡。「舉例而言,許多校園如同軍營、監獄一般,是個相當封閉的空間。這種設計有其歷史因素。但到了現在,校園應該對周遭的環境、社區鄰里開放,讓社區裡的校園,如同是一座公園那樣」。

捨棄過去的標準答案,探索空間的新可能

除了空間的開放性外,「設計思考」上的開放性,也是林彥穎相當在意的關鍵。他以過去校園中常見的彩虹彩繪、動物浮雕為例,指出過去的校園設計,往往淪為傳統裝飾的不斷複製。「過去人們往往把『美』視為一種技術,在每間校園裡重複操作彩虹、海生動物雕塑等裝飾元素。『學美.美學』的可貴之處便在於摒棄過去的標準答案,讓學校、設計師在空間中追尋新的可能。這樣的創造對於設計師、老師、學生、家長與社區,都會是一次很好的學習」。

以設計解決空間問題,引導使用者進一步思考

以林彥穎指導的台中市桐林國小教室改造案為例,在這次改造案中,負責的青宇室內裝修、易新設計在將專科教室化身為複合式教學空間時,特意打破過去教室以講台、課桌椅界定出教學空間的作法,讓教室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學習,便是一次顛覆既有空間秩序的創新。而在台東縣大武國小的音樂教室改造案裡,有禮設計團隊也以組合式、單元式的設計,加強收納的機能性,讓樂器的收納空間成為一座表演舞台,創造空間使用的更多可能。而在吸睛的設計之外,林彥穎也特別補充道,「許多參與『學美.美學』計畫的設計團隊進場後都會面臨管線、燈光、空調等功能性的問題,這其實也是讓我們以設計思考將基本面處理好」。畢竟,唯有當我們跳脫雕龍畫鳳的裝飾邏輯、將美感注入空間的功能設計,才能真正引導使用者進一步思考,並以此活絡空間想像的氣血、代謝掉舊俗陳規,將校園空間的體質調養地更好。

林彥穎
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系,現為十彥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、共同主持人。長期致力於建築及都市空間的探索、老屋翻新的計畫,企圖塑造新舊建築的各種風貌。

Related articles

返回計畫影響力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