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教育現場

以樂高建造歷史,用設計力創造不一樣的教室

-專訪萬芳高中歷史老師黃小萍

「校園很大,但是除了教室之外,孩子們活動的地方往往只有運動場、福利社和廁所我在萬芳高中服務近30年,想在退休前為孩子們留下一個發呆的角落,讓他們在咫尺之間,便能抵達一片富有設計感的處所」,萬芳高中歷史老師黃小萍如此說道。

不只將樂高融入歷史教育,更為積木作品造一個家

曾以「積飛城市 樂搞建築」獲得天下雜誌「微笑台灣創意教案」首獎的黃小萍,除了將樂高積木設計融入歷史建築教學裡,創造出更多教育的可能性,也身兼萬芳高中積木建築歷史選修課及積木社團老師,帶領學生以積木打造出地方信仰中心「景美集應廟」等微型建築。然而,由於校園空間有限,這些積木建築往往沒有棲身之地,而必須「逐課程而居」。然而,這樣的情形在2019年底有了轉機。黃小萍回憶,當時她參加「微笑台灣創意教案」頒獎典禮,聽到時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致詞時提及「學美.美學—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」後便默默記在心裡,回家後立刻上網搜尋。「我一看到『學美.美學』1.0版本的影片就立刻被打動,也希望能參與『學美.美學』2.0」。

打造如同積木般的課桌椅,為空間賦予更多可能性

可惜的是,由於萬芳高中原訂改造空間坪數過小,在改造前夕不得不喊卡,「這件事讓我難過了好久,但是還是很想要為萬芳高中留下些什麼,於是在『學美.美學』3.0時再次報名,並將改造空間換成行政大樓的30坪會議室,開啟這次的改造之旅而在加入「學美.美學」3.0的隊伍後,黃小萍、本案指導委員汪麗琴(未來市創辦人)、設研院、設計團隊 3+2 DesignStudio 便開始尋思,如何將屋齡39年的會議室空間,打造為適合師生教學、展出,甚至鄰近社區使用的美感「積」地教室。「我希望改造後的空間,能讓大家一踏進後,便感受到這裡是一處以積木為主題的場域,而且所有的積木作品,都能被好好收納著」。在三方討論後,3+2 DesignStudio 將走廊側窗戶改為作品展示窗台與積木收納櫃,並在教室後方設置落地積木牆,讓師生們自由創作。另一方面,3+2 DesignStudio也在黃小萍建議下,以沈穩的灰色和象徵景美集應廟的「廟宇橘」為主色調,為空間注入沈穩氛圍與歷史底蘊;更透過如同積木般的模組化課桌椅,讓教室能靈活轉換成教學空間或展覽場域,為空間使用賦予更多可能性。

在積木教室裡學習美,為校園帶來更多改變

「我在改造過程中,不時便會帶孩子來看看這個空間。他們除了覺得很漂亮之外,甚至會說:『我們以後都在這邊上課!』但我希望他們除了覺得這間教室很美,也能因為身處這樣的環境中,潛移默化地調整自己的行為」。黃小萍笑道,雖然改變不可能一次到位,卻能從改造會議室開始,為學生留下一隅創作的空間,期待學生在這樣的空間裡學習美,也學習維持改造空間的整潔與美學,為校園帶來更多改變。

黃小萍
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學系、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,任職萬芳高中歷史老師近30年。曾獲台北市社會教育貢獻獎、台北市環境教育獎、SUPER教師獎。

Related articles

返回計畫影響力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