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專業點評

用設計翻轉空間印象,讓校園生活更不一樣

-專訪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李尉郎

「『學美.美學—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』推行四年來,一路由教學空間、活動場域再設計,延伸到公共區域、特殊課程教室、健康中心改造。或許有些改造案例跟教學並無直接相關,卻是孩子生活中很重要的地方,也讓設計力從課堂教學滲透到生活學習。對我來說,這就是『學美.美學』計畫珍貴的特質之一」。長期擔任「學美.美學」指導委員的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李尉郎觀察到。

導入設計力,讓校園空間與時俱進

曾參與「新北市性別友善廁所標章跨界合作計畫案」、「新北市犬便箱跨界合作計畫案」等多項公共空間計畫,也長期投身設計教育領域,李尉郎從其深厚經驗指出,台灣校園設計的一大痛點,在於許多空間規劃的美感與實用性,皆已不符當今教學所需。舉例來說,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帶動政策法令改變,如今人們已習慣做好資源回收分類,也因此,過往一間教室僅需一個垃圾桶,如今卻得同時擺置多個回收箱。「如果沒有設計介入,學校往往便讓好多個回收箱雜亂並陳在教室裡,也因此我們更需要導入設計,讓大家知道,校園生活中某些景象,並不是永遠只能長成這樣而已」。

翻轉既定印象,提升校園生活品質

從此觀點出發,李尉郎對「米索空間設計」操刀的仁愛國小健康中心改造案例,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原來,隨著時代演進,舊稱「保健室」的健康中心,除了處理師生外傷與急病外,也肩負全校學生體檢等保健功能;然而,既有40坪空間卻無法因應不斷新增的需求。為此,米索空間設計拆除隔牆、重整動線、規劃收納與儲藏空間,並以溫潤柔和的色彩勾勒出溫暖氛圍,讓健康中心不再是逼仄昏暗、雜物成堆的護理空間,而是溫暖舒適的所在。

「過去人們一說到保健室,很容易便聯想到痛苦不適,彷彿還沒走進便能聞到濃濃藥水味、感受到鐵櫃的冰冷觸感。但是設計介入後卻能翻轉負面的空間印象,讓大家走進健康中心時不再感到害怕」李尉郎說道。乍看之下,這樣的校園改造與教學似乎沒有直接關聯,卻能大幅提升校園生活品質,也讓孩子們在日常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設計的影響力。

而在空間的翻轉之外,李尉郎也指出,其實參與「學美.美學」的過程,本身便是一種學習。「經過與設計團隊、台灣設計研究院的合作後,學校更能發現,校園不是只能長成既定的模樣,也知道該如何濃縮自己的需求,並邀請專業的設計團隊來幫忙,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決方法」。帶著這樣的經驗,李尉郎期待,未來學校更能將這樣的經驗帶到校園中的其他設計與改造案,從「學美.美學」開始翻轉,為校園空間賦予更多元的想像。

李尉郎
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,現為天晴設計創辦人、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,長期投入立體造型及視覺傳達設計領域。

Related articles

返回計畫影響力列表